现在大家购买食品时,都会看一下包装袋上的保质期。而且都把它当作了“安全保障”。

  而食品厂生产出来的食品,的确需要经过储存、运输、摆上商店货架,还要等待被大家买走。

  

  这段时间里,要保证不能变质、变味。

  那么食品的保质期究竟如何确定的?

  为什么同样的食品,各个厂家的保质期却不一样。没过保质期的食物真的就不会坏吗?

  今天十二点过保质期的食物是不是十二点零一分就不能吃了?

  保质期真的能准确衡量食品安全性吗?

  保质期又是谁定的呢?

  这些问题,相信有很多人都搞不清楚……

  

  

  保质期

  “保质期”是一个最通常的说法,类似的还有“货架期”、“保存期”、“最佳食用期”、“最佳赏味期”等等。

  这些说法在定义上有一定差异,不过日常生活中,大家一般不做区分,都作为“保质期”。

  

“保质期”的“质”

并不一定是安全指标

  每一种食物都有多种属性,比如外观、颜色、口感、味道、安全性等等。

  哪个指标最容易变得不合格,那么“保质期”就是保的哪个指标。

  比如热灌装的酸性食品、水活度很低的食品、罐装食品、无菌包装的食品、冷冻食品等等,这些食品中细菌和霉菌无法生长,所保的“质”就是风味和口感。

  它们即使过期了,也不会变得不安全。

  

  而那些生鲜的食材,以及没有完全杀菌的食品,如果没有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措施(比如冷冻、真空、防腐剂等),“变质”的原因就往往是细菌生长。在超市里,放在冷藏柜里卖的食物基本上就是这一类。这类产品,临近保质期的时候,就建议大家不要购买了。

  

  

  

保质期,并不是“安全/有害”的分界线

  食品的变质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。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细菌,不会看着保质期按照我们的指示变化——它不会像许多人想的那样:在保质期之前,老老实实呆着;过了保质期,一下子就变成了毒药了。

  

  “保质期”是指在那个期限内,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。这是厂家的一个承诺——在此期限内,食品的风味、口感、安全性各方面都会保证。如果出了问题,厂家需要负责。

  而过了保质期,并不意味着就坏了,只是厂家不再担保——这跟买个电器,保修期可能是一年,并不意味着一年之后就坏了是一样的。

  差别在于,食品是一次性消费品,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质期内吃掉它,从而避免过期后“万一变坏了”的风险。

  

  

食品保质期谁来定?

厂家自己!

  食品能够保存多长时间,跟食品的种类和配方有关,还跟生产工艺密切相关。

  同一种食品,技术好、生产规范的厂家可以实现更长的保质期。

  如果对同一类食品由监管部门设定同样的保质期,其实并不合理——在国家许可的保质期内,生产控制不好的食品同样可能变坏。

  这样,一个符合国家“保质期标准”的食品,完全可能是变质的。

  

网络配图与文章无关

  保质期是厂家自己定的,那厂家乱标保质期怎么办?

  实际上,保质期是告诉消费者“我保证这个产品是合格的”。

  如果不合格,那么厂家要被罚;如果造成消费者受害,那么厂家要赔偿。

  但是,如果过了保质期,那么产品出了问题,厂家就没有责任了。这种情况下,保质期相当于一个“免责条款”。

  对于那些保的不是安全性,而是风味口感的食品,如果过期了还在卖,消费者觉得产品不好吃而不再买,也还是厂家的损失。

  

  

  

“不变质”的前提是:

遵循厂家的保存要求

  需要注意的是,“保质”的前提是需要遵循厂家的保存要求。否则,在保质期内食品也可能变质,而厂家也没有责任了。

  比如说,鲜奶保质期两周,是指没有开封而且冷藏的前提下。如果已经开盖,或者放在室温下,那么就可能很快变质,而厂家对此也没有责任。

  

  再比如饼干,在保质期内不开袋的话可以保持酥脆。但是如果开了袋,环境又比较潮湿,就会很快受潮变软,很难吃了。这种情况下,也不能追究厂家的责任。

  

  

保质期是怎么定出来的呢?

  对于厂家来说,保质期并不是越长越好。保质期过长,一方面可能带给消费者“不新鲜”“滥用防腐剂”等暗示,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产销循环的不确定性。

  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呢?一般是通过“稳定性试验”确定的。比如一个保质期1年的食品,可以放在接近真实储存条件的恒温、恒湿试验箱里,每隔一段时间拿一批出来看看保存效果如何,包括微生物、感官指标、理化指标等。如果嫌时间太长,可以用高温高湿的环境做“加速试验”,然后用公式推算,比如用3个月模拟1年。当然,模拟真实条件的试验结果更可靠一些。

  

  如果在确定的保质期内,各个指标都可以接受,就用这个保质期;如果有某个指标变得不能接受,就继续改进配方或者生产工艺,直到保质期内各个指标都符合要求。

  

  

  食品保质期的标准(供参考)

  奶粉:马口铁罐装为12个月,玻璃瓶装为9个月,塑料袋装为3个月。

  甜炼乳:马口铁罐装为9个月,玻璃瓶装为3个月。

  麦乳精:镀锡铁罐装为12个月,玻璃瓶装为9个月,塑料袋装为3个月。

  糖果: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生产的为3个月,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生产的为2个月(梅雨季节生产的为1个月)。

  罐头:禽类罐头为24个月,水果蔬菜罐头为15个月。

  饮料:易拉罐、玻璃瓶装果汁、蔬菜汁饮料为6个月,玻璃瓶装果味汽水为3个月,罐装果味汽水为6个月。

  酒类:11度—12度熟啤酒省优以上的为4个月,普通的为2个月;12度啤酒为3个月;10.5度熟啤酒为50天;果酒为6个月;汽酒为3个月;瓶装黄酒暂定为3个月;露酒为6个月。

  此外,塑料袋装方便面为3个月;巧克力、夹心巧克力为3个月,纯巧克力为6个月;油炸干果、番茄酱铁罐装、玻璃瓶装各为12个月,酱油和食醋为6个月。

  

  所以,各位坊友

  十二点过保质期的食物

  是不是十三点就不能吃了?

  答案请在文中找......

  不要忘记告诉小编!